All posts by: jchen

1月第三周(2019/1/14-19)灵修读经指引

周一,1月14日,诗75篇 1)   经文要点:这首诗称颂神全能的审判。2-5节是诗人代神发言,宣告他是天地的主,到了所定的日期必定会按公义施行审判,警告狂傲人和恶人不要惟我独尊、悖逆神。6-10节是诗人对神谕的回应,告诉世人是神掌管人的地位和命运,他为恶人预备愤怒的苦酒,却要将义人升高。 2)   默想反思:我们的世界充满暴力,在民主法治的国家中社区中常有暴力犯罪,在专制独裁的国家中更是充满不公不义,不单弱小者受到暴虐,教会和基督徒也受到逼迫苦害。这首诗歌如何改变我面对世界的各种暴力时的感受和看法?我要如何为暴力的受害者和受逼迫的基督徒祷告? 3)   回应祷告:亲爱的主,看到我们的世界充满暴力不义、我们既愤怒又惧怕。求你的安慰临到被侵犯的受害者;也求你的公义临到那些加害者,他们的内心麻木不仁,求你以慑人的恩典恢复他们失去的良知。主啊,求你帮助我们作和平之子,靠着十字架的恩典和公义胜过邪恶。 周二,1月15日,太5:21-26 1)   经文要点:耶稣在上文教导门徒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现在开始从旧约律法的几个主要方面讲如何活出更高的义。不但不可杀人,而且不可对弟兄动怒和辱骂弟兄,在向神献祭之前要和怀怨的弟兄和好,就如欠债的人应在见审判官之前与债主和好,以免被定罪下监。 2)   默想反思:耶稣把动怒和辱骂人与凶杀相提并论,因为没有处理的愤怒导致恨,杀人的心是从恨人的心来;辱骂弟兄是贬低和否定他的人性。献祭是为了与神和好,要与神和好就必须与人和好。留意自己内心的愤怒情绪,我怎么处理我的愤怒?求主光照,我需要与谁和好? 3)       回应祷告:圣灵啊,求你帮助我敏于觉察自己的愤怒和苦毒,看到自己对人怀怒时就鄙视和贬低他们、甚至不希望他们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主啊,求你宽恕我,以你的爱帮助我与人和好,使我能尊重人、建立人。 周三,1月16日,太5:27-32 1)   经文要点:门徒要超越“不可奸淫”的诫命,就要保持内心的洁净,并且在婚姻上专一忠诚,不可休妻。内心不动淫念当然很难,因此耶稣以剜掉右眼和砍下右手的夸张法来强调人要不惜代价来保守自己不堕落;这条诫命本是为了保护婚姻和性的神圣,因此人不可找藉口休妻。 2)   默想反思:我们生活在一个性泛滥的世代,色情材料充斥各处。这些东西会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和婚姻关系造成哪些损害?婚姻之外的性关系或者破裂的婚姻会对配偶各自的生命造成什么伤害?我们要如何不惜代价来保守心灵不受色情的污染,保护婚姻的恒久专一? 3)   回应祷告:主啊,世人所追求的不过是随时随地、率性而为、不必过分认真的情爱,你却呼召我们成为生死不渝的忠贞爱侣,从我们的灵魂和婚姻中生发出你至纯、至洁、至美的爱。主啊,帮助我们,保守我们! 周四,1月17日,太5:33-37 1)   经文要点:起誓为表明见证人的可信,与不可作假见证的诫命有关。旧约规定向神所起的誓不可违背,因此文士让人指着天、地、耶路撒冷、自己的头起誓,试图减轻背誓的严重性。耶稣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属神的,违背这些誓言也是亵渎神的真实。因此,不可起誓,只要说实话。 2)   默想反思:话语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真实。人指着神起誓来证明自己的真实,表明承认神是真实的。我们为什么有可能不说实话?为什么耶稣说不真实的话是出于那恶者?我们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真实? 3)   回应祷告:主啊,我想要自以为良善,所以有意无意地自欺,不知不觉就堕入虚妄。因此,求你从我的话语里除去任何的虚伪和假装,愿我所有的言语都出于爱和真理,让我的生命成为真实,成为祝福。 周五,1月18日,太5:38-42 1)   经文要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律法的本意是限制复仇的升级,却可能被当成个人的权利。耶稣要求门徒放弃对等报复的权利,当他们被无理地羞辱或被不公平利用时,以温柔和慷慨的态度回应。 2)   默想反思:耶稣这些教导,常被误解为软弱、任人欺凌。但耶稣这些教导,实际上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行出来,他们能够以内在的良善胜过暴力,以慷慨的爱心胜过自私自利。我受到这里所说的几种对待时,本能的反应是什么?我如何操练才会有意愿和能力遵行耶稣的教导? 3)   回应祷告:主啊,当我受到恶待、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我本能的反应是反击和拒绝。求你的圣灵提醒我,你在我的身旁;帮助我,让你的良善和爱转化我里面的仇恨和苦毒,以温柔和慷慨的态度回应恶待。 周六,1月19日,太5:43-48 1)   经文要点:耶稣教导门徒超越普通人类有限的、交换的爱,不但按旧约的要求爱邻舍,还要爱仇敌,为逼迫他们的祷告。作为天父的儿女,他们要效法天父完全的爱,就是白白地、一视同仁地爱好人和歹人。 2)   默想反思:我对耶稣这个教导的看法如何?我愿意遵从吗?环顾我生活中的人,有哪些是我乐意爱的,哪些是我愿意爱的,哪些是我勉强爱的,哪些是我眼下无法爱的?我如何拓展我爱的容量和能力?... Read More

1月第二周(2019/1/7-12)灵修读经指引

周一,1月7日,诗74篇 1)   经文要点:这是为国家灭亡、圣所被毁作的哀歌。诗人困惑神为何丢弃他的子民,求神去看仇敌在圣所中所行的一切恶事,祈问神这灾祸要到何时终止。但他在绝望中却想起神是领以色列人过红海经旷野的救主、他仍掌管天地,再度呼求神顾念他的名、记念他的约和他的民。 2)   默想反思:在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和绝望中,诗人在祷告中对神的困惑和质疑其实是信心的表现,他仍深知神是创造、拯救和掌管世界的神,是他的子民得救的指望,所以他呼求仰望神。环顾目前所处世代的道德和灵性光景和各地教会的处境,有哪些情形是让我们感到伤痛和绝望的?这首诗歌如何帮助我直面黑暗的现实,仍然仰望呼求神? 3)   回应祷告:全能的主,尽管基督徒的信仰在自由世界不断受到拒绝和攻击,教会在东方受到残酷迫害,我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力不能胜的艰难,但我知道你的大能胜过一切,即使在我所处的混乱世界中,你的旨意仍然藉着耶稣基督成就。 周二,1月8日,太4:18-22 1)   经文要点:耶稣开始传道后不久即呼召了四个渔夫作他的第一批门徒。他招呼彼得和安德烈,雅各和约翰这两对兄弟来跟从他,应许他要叫他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立刻舍了网和船,离别家人,跟从了耶稣。 2)   默想反思:得人和得鱼有什么不同?这四个门徒为何会立刻舍了网、舍了船、别了父亲,来跟从耶稣?我最想得的是什么?对我来说,“得人”意味着什么,重要吗?要跟从耶稣“得人”,我需要舍了什么? 3)       回应祷告:亲爱的主,感谢你这样爱我,让我知道,生命与财物相比何其宝贵,与人在爱中相连何等美好。主啊,求我脱离物欲的捆绑,因你的爱成为和平的使者,劝人与你和好,从你得生命,彼此相爱。 周三,1月9日,太4:23-25 1)   经文要点:耶稣在加利利各处的犹太人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中一切的病人和被鬼附的。消息传开,有许多人从加利利北面的低加波里,南面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及东面的约旦河外来跟从他。 2)   默想反思:耶稣的事工包括教导,传福音,和医治释放三方面,这些事工各自的目的和彼此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的教会蒙召靠着圣灵作耶稣的所作的事,要如何兼顾这三方面?如何增强薄弱之处? 3)   回应祷告:亲爱的主,你的恩典何等丰盛。你领我们进入真理,教导我们认识神和他的道;你救我们脱离罪和死亡的权势,使我们进入永生的国度;你医治我们的身心灵,使我们变得健全和自由。主啊,赞美你! 周四,1月10日,太5:1-12 1)   经文要点:太5-7章是第一段耶稣对门徒和跟随他的人的教导,他首先论到跟随他的人要蒙的祝福和蒙福之人的生命特质。祝福包括这些方面:得到天国、承受地土、得天上的赏赐;得安慰、得饱足、蒙怜恤;得见神、得称为神的儿女。蒙福者有八方面的生命特质: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 2)   默想反思:耶稣应许的这些福与世人通常追求的福有何不同?我追求的福是什么?耶稣应许的这些福有哪些是我想要的?耶稣提到的蒙福之人的八种特质中,我看到自己身上有哪几样?有哪些特质是我特别想要追求的?我怎么才会有这些特质? 3)   回应祷告:真理的灵,求你让我看见天国的真实和神赐给我的产业的美好,让我真认识神和体会神儿女身份的尊贵,带领我每天经历神爱的安慰、供应和怜恤,更求你更新我的生命,使我越来越像耶稣! 周五,1月11日,太5:13-16 1)   经文要点:耶稣以盐和光比喻跟随他的人在世上的作用:正如盐的作用是防腐和调出平淡食物中的美味,光的作用是照明黑暗,门徒要以其言行带给世界美好的影响,把真理和生命带给世人。要发挥作用,盐不能失味,光不能藏起来;同样,门徒要保守生命的纯净,也要积极入世。 2)   默想反思:具体来说,我怎样在每天所处的环境中发挥盐和光的作用?我怎样记得,愿意,并且能够在生活的环境中发挥盐和光的作用?我们的教会如何在所处的社区,城市和国家里发挥盐和光的作用? 3)   回应祷告:亲爱的主,你将我们从世界分别出来,成为你的子民;你又差遣我们进入世界,好驱除世界的黑暗,带给世人真理、恩典和生命。求你的灵不断更新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使世人得福,见证你的荣耀。 周六,1月12日,太5:17-20 1)   经文要点:耶稣指出,他来并非要废掉旧约的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成全律法的义,实现旧约先知的应许,使人能遵行律法的诫命。跟随他的人要胜过法利赛人和文士的义,因为他们的义只限于外在的行为和礼仪,而跟随他的人的义则要发自内心、体现在生命中。 2)   默想反思:耶稣如何成就律法的义,实现旧约先知的应许?他怎样使跟随他的人遵行神的诫命?基督徒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义胜过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Read More